查看原文
其他

宫廷建筑|匠首的杖杆

王敬雅 皇史宬 2019-11-15

明清档案中不乏设计图纸,最为人称道的,莫过于清代雷氏家族为营造皇家宫苑而留下的“样式雷图档”。图档中包含了地盘样和立样,所谓地盘样一般指总平面图、平面图、局部平面图,也包括堪舆用的地形、地势图样。立样通常指正立面图、轴测图、透视图和剖面图。

▼ 国家图书馆藏圆明园同乐园地盘样

然而,即便拿到了图纸,工匠们还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而棘手的问题,即公制尺寸在当时并不普及,不是每个工匠都能拿到统一制式的尺子。虽然有“清康熙御制牙尺”、“高宗纯皇帝钦定权度尺”这种官方制造颁行的营造尺标准量具,使我们能够知道清代营造寸长3.2cm,营造尺长32cm。但在当时的环境下,并非所有施工人员都能拿到一把标准的量具。而建房之事,失之毫厘,将谬以千里,为解决这个问题,在每座建筑营造时,匠师会制作一套记录该建筑尺寸的木杆,专业上称为“杖杆”。杖杆分总杖杆及分杖杆两种,总杖杆用来排面宽、进深、柱高和出檐等大尺寸,分杖杆用于计算每一个具体构件。

▼ 颐和园东宫门外牌楼立样

杖杆,是大木工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尺寸依据。一切木构材的尺寸,如柱、梁、枋的长短和榫卯的大小,都是用在杖杆的比照下刻到木料上的。杖杆用木坚实,总杖杆比单体建筑的“一间”(四个柱子围合的空间)稍长,分杖杆则精巧短小。北方建筑的杖杆在营造完成后会被丢弃,南方建筑中存留着同样功能的木杆—— “篙尺”,则会被悬挂在屋檐之下。

▼ 嘉庆四年备杖处应用竹杖杆清册 

中国古代的建筑图纸,一般只有建筑的通长、通高,没有每个构建的具体尺寸。在营造阶段开始时,每个构件的数据,要由领头匠师计算出来,反复核对,确无差错后将尺寸排写在杖杆上。这样就完成了从图纸数字向构件具体长度的转换,此后这些在漫长的营造过程中,是具体且唯一的长度标准。

此外,在排杖杆时,屋顶和地面的尺寸并不一致,因此,有上下两种排法。为了加强建筑整体的荷载强度,不至于“头重脚轻”,古代建筑都存在着自下而上尺寸向内收敛的情况。 首先,柱子上面细下面粗的做法叫作“收分”,而建筑最外一圈柱子的下脚,向外侧移出一定尺寸,使外檐柱子上端略向内侧倾斜,这种做法称为“侧脚”。

杖杆是身份的象征。有资格排杖杆的人在中国南方被称为“匠首”,北方则称为“掌线师傅”,是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。这一职业古已有之,唐宋称为 “都料匠”,日本古画中也有身着长衫、手执杖杆的匠师形象。掌握杖杆就代表着掌管着相关物料的分配权,官方大型建筑工程存在多层级的大小都料匠,这种层级管理有利于大量工匠同时参与,提高管理效率,缩短施工工期。

▼ 匠首与杖杆

施工图纸在施工时只能给出一个相对范围的规定,中国古建筑构建繁多,具体操作还要量材而为,从图纸过渡到杖杆的过程,实际上是从设计过渡到施工的过程。这里匠首的自由空间很大,而且与今天设计施工分开的方式不同,清代的匠首和设计师,经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,或者是同一群体的人员担任的。

原文发表于《中华遗产》2019年第2期

版权声明:本号文章、档案插图、音视频等版权均归“皇史宬”公众号(ID:mingqingdangan)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!

近期文章:

☆ 康熙帝亲往阙里祭孔

☆ 京城三月花意浓

☆ 清季营口轮船公司筹办始末

☆ 爱“追剧”的慈禧太后



责任编辑:海  鑫    美术编辑:丁  威


投稿信箱:HSC1925@126.com
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